淮南师范学院

报刊:《淮南师院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象牙塔里的工匠之心

    摘要:中国不仅是一个丝绸之国,更是一个陶瓷之国。陶瓷是中华几千年来不断继承、不断创新的文化瑰宝。做陶瓷的陶泥,是历史积淀下的文化,所以成品之后的陶瓷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一种重塑,也是...

  • 创设教学情境 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逐步开放,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漫长的历史原因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中始终没能摆脱“重文轻语...

放大 缩小 默认

象牙塔里的工匠之心

——访寿州窑陶瓷技艺传承人许怀喜

   期次:第332期   作者:李雪怀   
  中国不仅是一个丝绸之国,更是一个陶瓷之国。陶瓷是中华几千年来不断继承、不断创新的文化瑰宝。做陶瓷的陶泥,是历史积淀下的文化,所以成品之后的陶瓷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一种重塑,也是岁月情怀的一种再现,它的前世今生诉说的正是古往今来的故事。
  在淮南师范学院E教学楼对面,有着一个用铁皮建成的厂房,这个厂房就是陶艺课的上课地点。这里的条件虽然比不上正规的陶瓷研究所,但是在这里我们依然可以学到寿州窑的起源和发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硬件不够就大师来凑。美术与设计学院的许怀喜既是陶艺课的一线老师,也是淮南师范学院寿州窑陶瓷研究所的领导人,更是寿州窑陶瓷继承过去、守望当下、展望未来的继承人和传播者。
  巧夺天工,一双灵巧手
  许怀喜的寿州窑陶瓷作品,常常是用传统的器形展现中国传统纹样的古朴大气,或者是用传统的刀法展现中国工艺的细腻精致。但他并非只是古板的继承,其作品也不乏样式现代的造型,甚至连使用的材料、锻炼中的工艺都有创新。他曾用陶瓷与玻璃结合的艺术形式进行创新创作。在水中雕刻的陶泥与在火中灼烧的玻璃在许怀喜的手中完成了穿越时空的融合,这古典与现代艺术的碰撞,这更像是许怀喜与寿州窑陶瓷一场穿越时空的爱恋。水,是陶瓷给他的柔情;火,是他对陶瓷的热情。
  在热情中他用自己一双灵巧的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巧夺天工的作品。去年,许怀喜凭借陶瓷作品《寿州窑跳刀纹大盘系列》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第十届陶瓷艺术创新评比中斩获银奖。今年,许怀喜创作的陶瓷作品《融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技术,在2063件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作品评比金奖。拿下“百花奖”之后,许怀喜又带领着淮南师范学院陶瓷研究所团队凭借作品《寿春韵》获得第六届中国陶瓷创意大展“大地奖”银奖。其中,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是从事工艺美术行业创作技艺人员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近几年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评选活动也成了检阅当前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最好平台,形成了当代中国一道耀眼的文化景观。“大地奖”的评选则被业界誉为中国陶瓷界最高水平的陶瓷盛会,“大地奖”每年都吸引来自全国的陶瓷企业和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前来参加,有上千个品种、数万件陶瓷作品亮相展会并角逐各类奖项。
  倾心陶艺,专注工匠心
  获奖颇多的许怀喜虽然荣誉加身,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追求艺术的工匠。他谦虚的说 :“在历史上,没有哪一个荣誉是可以永远被世人铭记的。也不是所有的工匠都能名留青史,但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专注于自己手中的工艺,执着于自己的守望,传承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他想起二十多年以前,在他刚刚接触到寿州窑的时候,便常常捏弄、雕刻着自己手里边的泥坯,或者是常常在安静的时候一个人静静思考、分析自己作品中值得继续发扬与应该创新的方面,或是想办法弥补其中不足。偶尔还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讨论各自对陶艺的心得体会。
  他不关注艳丽繁多的彩绘,却留恋于无比精致的雕工;他不向往奢华鎏金的装饰,却钟情于寿州窑独具庄重淡雅的气度。那一青一黄的胎色间,透露的是他质朴执着的初心;那一器一皿的釉泽中,闪烁的是他专注探索的精神。从与寿州窑结缘的那一刻起,许怀喜的名字前便有了一个光荣的前缀——寿州窑陶瓷工匠。也正是因为这个前缀,让他多了一份继承历史、传递文化的责任。肩负使命任重道远的他带着寿州窑陶瓷一步步登上了现代的大舞台,让世界看到它,了解它。
  化爱为严,练就精细工
  许怀喜的学生说:“做陶瓷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容易,做陶瓷有许多步骤:配泥、拉坯、晾干、修坯、画刻、上釉、上窑、烧窑。由于设备的限制,我们只学前面的几个步骤。但是即使我们只是做一个半成品,老师也对我们特别严格。就连我们配泥的时候都要在旁边盯着,要是陶瓷做坏了就更不用说了。”历史的波涛太过汹涌,许怀喜害怕这寿州窑的文化被淹没。他担心这门手艺会被人们淡忘,所以他希望他的学生能学好这门手艺。因此,也有一些同学说:“老师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我每次做的不好的时候,他虽然批评了我,但是还会很耐心地教导我如何才做得更好。老师他有自己做陶瓷的研究所,那里的环境可比这里好多了,但是,他仍然每一周都来这里给我们上课。”上课时,许怀喜老师总会跟同学们强调:“做陶瓷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一步出错,前功尽弃,所以,做陶瓷不能浮躁贪快,慢工才能出细活,每一步都应该精益求精。”他在给同学们做示范的时候,手上的动作极轻,极缓,眼睛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作品。
  陶泥在转盘上旋转,斜阳一寸一寸地挪向许怀喜,仿佛是时光也想窥探寿州窑的秘密。希望这时光从此就走慢一些吧,让那转盘也转得慢一些,悠悠的,不用急;让讲台上老师的白发也长慢一些,慢一些,不用急。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寿州窑的秘密,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传播寿州窑的精髓,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欣赏寿州窑装点下的世界。
放大 缩小 默认

淮南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028次访问,全刊已有1457934次访问